墨爾本咖啡店的密度已經到了一個角落一間店,每棟大樓都附設好幾家咖啡店.

以我上班的地方(Chris' Daily Grill)一杯240c.c的咖啡$2.9 (約台幣$85,澳幣:台幣=1:29.2)

350c.c咖啡$3.5(台幣$102), 跟培根蛋三明治一份要價$4.5比較,咖啡就像台灣的豆漿或奶茶一樣便宜. 

也因為咖啡豆的用量大,提供豆子的公司可是卯足了勁,提供咖啡機以及教育訓練不說,

杯子,制服,連擺在街上的人行招牌也都印上大大的logo, 於是很多咖啡店就乾脆直接叫它們的名字,

Grinders' coffee, Monte coffee.讓咖啡客一看就知道這家用的是哪種咖啡豆,也省去訂做制服的錢,想店名的時間

  
許多人聽到我在咖啡店工作都很羨慕,在他們的腦海馬上浮現一個很有氣質的niniko,打著奶泡,

細心的雕花很專業的樣子, 汗顏的是,我跟泡咖啡完全沾不上邊, 只是咖啡機旁的小助理,

負責點咖啡, 需要加糖就放一匙,兩匙, 端咖啡, 收錢, 找錢, 洗咖啡杯... 

不過在每天耳濡目染的工作環境下, 大概也有點概念, 咖啡機的按扭,奶泡的溫度,打奶泡的聲音..

韓國室友可是花了三百多澳幣, 去上了8個小時的咖啡課程, 才得到兩個小時摸咖啡機的機會,外加一張證書.

但理論跟實務可是天差地遠... 真開心自己有機會跟咖啡這麼親近...

澳洲的咖啡種類共有以下幾種(依店裡暢銷順序排名)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  Latte 拿鐵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2.   Flat White

排名第一的是拿鐵(Latte),源自義大利,是牛奶咖啡的意思.1/3的濃縮咖啡
(one standard shot of espresso),2/3的牛奶(steamed milk)和奶泡(1/2inch foamed milk).
通常是用玻璃杯裝與Flat White區分不同.

排名第二是Flat White, 不知道怎麼翻成中文是因為在台灣並不常見,事實上它是從澳洲跟英國比較
後期的咖啡,作法類似Latte,只不過奶泡比Latte少一些.1/3的濃縮咖啡,2/3的牛奶
((60°–70°C (140°F–158°F),和一點點奶泡(如果要雕花的話,通常選擇Flat White),
每次在老闆旁邊看他做咖啡都慫恿他雕個花來看看, 他說: 做咖啡都來不急了,
哪有時間雕什麼花..呵... 也是,我們不是座立在九份的雲間咖啡館,而是信義區的丹提.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. Cappucino  (卡布奇諾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 Espresso (濃縮咖啡)

排行第三順位是Cappucino,咖啡裡加奶泡最多的就是它了,1/3濃縮咖啡,2/3不到的牛奶,加濃濃一層的奶泡.
上面要灑上很多的巧克力粉. 在台灣有喝過灑上cinnemon肉桂粉的卡布奇諾.

第四名是Espresso,水蒸氣經過咖啡粉流出來的液體,一般是20秒,30ml,剩於流出的液體都算殘渣.
在澳洲類似Espresso的是Long Black 與 Short Black,他們都是單純的Espresso,Long Black是2 shoot,
Short Black 是1 shoot, 30ml的espresso就是1shoot, 所以只是大小杯的不同,有些客人會另外要求熱水,
讓他們自己斟酌濃度
 
5. Macchiato
第五名以後就算花式咖啡了,很少人點.. 像Macchiato,它也是用espresso的小玻璃杯裝,
濃縮咖啡加上一小勺奶泡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本人最喜歡的是摩卡(Mocha), 它是拿鐵的加料版,也是1/3的espresso加上2/3牛奶,
只是在一開始會加上一匙的巧克力粉在杯子底部,奶泡完成後再灑上薄薄的巧克力粉.

這星期開始,每天用餐時間都會為自己泡上一杯咖啡, 請Joey在旁指導..

就像老闆說的, 泡咖啡很簡單, 從0到60分只要短短幾天時間, 

但60分到100分階段就要靠個人本事了...

問題是,有多少人喝的出60分跟100分的差別呢?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i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